大乘正宗

佛告须菩提。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。所有一切众生之类。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。若有色若无色。若有想若无想。若非有想非无想。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。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。实无众生得灭度者。何以故。须菩提。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。即非菩萨。

白话文

白话文翻译:
佛陀告诉须菩提:“诸位大菩萨应当这样降伏自己的妄心:所有一切众生,无论是卵生、胎生、湿生、化生,或是有形相的、无形相的,有思想的、无思想的,乃至既非有思想也非无思想的,我都要让他们彻底解脱,进入无余涅槃的境界。虽然如此救度了无量无数的众生,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一个众生真正被救度。为什么呢?须菩提,如果菩萨执着于自我、他人、众生或寿命的分别相,他就不是真正的菩萨。”

解释:
1. 降伏其心: 指平息内心的执着和分别念,达到无分别的清净状态。
2. 众生分类: 列举所有生命形态(卵、胎、湿、化生等),涵盖一切存在,强调慈悲普度。
3. 无余涅槃: 彻底的解脱,超越生死轮回,无烦恼残留。
4. 实无众生得灭度: 菩萨虽度众生,但不执着于“能度”与“所度”的分别,因众生本质是空性,无实在的“我”或“被度者”。
5. 四相非菩萨: 若执着“我、人、众生、寿者”的差别相(即自我中心、对立观念),便落入分别妄见,违背菩萨无我的智慧。

核心义理:
- 无相慈悲: 广度众生而不执着功德相,体现“空性”与“慈悲”的统一。
- 破我执: 真菩萨须超越一切对立概念,彻悟万法皆空,方能究竟利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