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徒
历史来源1、出自姬姓,是舜帝的后代。尧帝为炎黄部落首领时,舜为尧的司徒官,执掌和管理土地事务,故又名土司。舜的后代子孙有的以其职官命姓,称司徒氏。2、春秋时,卫国大夫夏丁氏夏戊的儿子期任司徒,其后也称司徒氏。司徒是上古官名,相传尧、舜时已经设置,主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。夏、商、周时期,朝廷都设有司徒官,为六卿之一,称为地官大司徒,职位相当于宰相。春秋时列国也多设有这个职位,有以官职命氏的,就成为司徒氏。
家族名人司徒映:唐朝人。太和元年时(公元827年),唐文宗即位,深知两朝之弊,励精求治,任司徒映为太常卿。,出宫女3000余人,放五坊鹰犬,省冗食1200余人,政号清明。不料数年后,宦官挠权,勾心斗角,奢侈浪费,腐败回潮,文宗仁而少断,制之不得其术,遂成甘露之变。司徒映目睹此情此景,毅然决定辞官还乡,不再在朝廷做不清明的官。司徒诩:五代时南汉人。厉永年间任项城县令,有政绩,汉初升为礼部侍郎。周世宗即位后,留意雅乐,议欲考其正音,而诩为足疾病所苦,居多告假,遂命以本官至仕。春秋时陈国有大夫司徒卯,五代后汉有司徒羽,宋朝有进士司徒公绰、司徒肃。
迁徙分布(缺)司徒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司徒姓起源于先秦历代都设司徒这一官职,掌管国家的行政事务。有的司徒后代就把官职作为自己的姓氏,称为司徒氏。司徒姓同司空、司马等姓,司徒起初特指官名。早在商周时,就设有司徒一职,主管民众、土地、教化、行政事务。周朝称为地官大司徒,职位类似于宰相。春秋各国多有沿袭。相传舜作过尧的司徒,其后代就以官名司徒为姓。卫国有大夫夏戊之子夏朝任司徒,后来也有子孙称司徒氏。

更多名人:司徒诩(五代南汉礼部侍郎司徒诩),司徒映(唐朝太常卿司徒映),司徒卯(春秋陈国大夫司徒卯),司徒羽(五代后汉官员司徒羽),司徒公绰(宋朝进士司徒公绰),司徒肃(宋朝进士司徒肃),司徒乔(近代画家司徒乔),司徒美堂(近代爱国侨领司徒美堂),司徒慧敏(中国电影先驱司徒慧敏),司徒汉(音乐指挥家司徒汉),司徒志文(大提琴演奏家司徒志文),司徒戎生(香港教育家司徒戎生),司徒华(香港社会活动家司徒华),司徒钜(明代学者司徒钜),司徒化(明代官员司徒化),司徒煦(清代画家司徒煦),司徒梦岩(近代小提琴制造家司徒梦岩),司徒璧(清代医学家司徒璧),司徒泽(清代诗人司徒泽),司徒玮(近代革命家司徒玮),司徒非(抗日将领司徒非)